校长在办公室疯狂侵犯校花_欧美日韩高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影院一区_手机在线观看亚洲国产精品

在線咨詢

ONLINE CONSUL TATION

歡迎進入廣東綜合創業服務平臺!咨詢電話:400-089-7770

服務聯系熱線

400-089-7770

18922290895

ISO22000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關于食品安全的思考

 發布時間:2013-07-13  瀏覽:1238次
加強法律法規建設
    食品安全衛生狀況,關系到國民的生命健康,影響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穩定。我國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較少,畜禽屠宰方面的全國性法規只有《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牛、羊和禽類未納入屠宰定點;在打擊制假售假方面,由于法規不健全,沒有強制措施,取證困難,導致違法生產經營者和引發食物中毒事件的相關責任人往往能逃脫法律的追究。對制作假冒偽劣食品的處罰過輕,違法行為屢禁不止,對責任人再次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沒有進行任何限制。
    鑒于此,應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制定《屠宰法》,把牛、羊、禽等定點屠宰納入其中;對屠宰廠選址、布局、屠宰加工、宰前宰后檢驗、衛生。無害化處理和污水處理設施設備作出詳細規定。修訂《食品衛生法》或制定《食品安全法》,從法律法規的角度保護百姓的飲食安全。加大處罰力度,使不法分子不敢造假;對情節特別惡劣者追究刑事責任;對出現有毒食品地區的管理部門和政府負責人給子經濟處罰和行政處分,嚴重者追究刑事責任,防止地方保護主義的泛濫。
    食品安全涉及商務、農委、工商、質監、出入境檢驗檢疫、衛生、農林、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相關法律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動植物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20多部法律、法規。而我國食品安全相關部門往往職責界定不清,執法依據各異,遇到具體問題時,責任主體不明,監管部門各自為政,標準、方法不一,甚至“打架”,多頭管理的結果是誰也不管或一擁而上、重復檢查。作為政府層面,首先要明確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部門和執法查處部門,進行統一管理和有效協調,統一標準、一次取樣、一次檢驗、一次收費、結果互認、信息共享,實現有效監管。
    建立安全費用提留制度,規定企業必須按一定的比例提留安全費用,在遇到完善安全生產設施、整改及消除安全隱患和賠償食源性疾病患者醫療費、營養費、誤工費、精神損失費等情況時有資金保障。要讓企業為不注重食品安全衛生付出重大代價。不能一發生重大事故,就由政府和納稅人承擔費用。
    從源頭抓起
    我國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化肥的平均施用量是發達國家安全施用上限的2倍,而利用率僅40%左右;中、東部地區污水灌溉較為集中,其中受重金屬污染的土地占污灌面積的20%;農藥使用中以殺蟲劑為主,占總量的78%,其中甲胺磷、敵敵畏等毒性較高的品種最多。據農業植保部門抽樣調查,在葉菜上使用過高毒農藥的種植戶占323%。16個省會城市蔬菜批發市場的監測結果表明,農藥總檢出率為20%至60%,總超標率為20%至45%。更令人擔憂的是,農藥施用量每年遞增10%。畜禽養殖污染物是工業固體廢棄物的2倍多,飼養過程濫用藥物、添加劑,缺乏有效的防疫和疫病監控措施。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瘦肉精、生長激素,濫用抗生素和食品添加劑等,導致蔬菜、水果、水產品、禽畜產品含有的有害物質增多,引起人體慢性蓄積性中毒或兒童性早熟等不良后果;一些地區突發微生物污染中毒事件,如毛蛐曾導致上海暴發甲肝。
    種植業要保護農作物的生長環境、土地不受污染,規范種子、肥料。農藥、除草劑等投人品的質量。在農作物生長管理過程中,禁止污水灌溉;采用生物、物理性措施除害,少用藥,不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不過量、超量用藥;多施用農家肥、有機肥。防止在運輸、儲存環節的污染,如果不重視這點,往往會造成二次污染。
    養殖業必須徹底改變由農戶散養、放養或混養為主的現狀,否則,一旦市場上發現疫病,很難查清來源。在遠離村莊或居民點處建立小區,隔離人畜禽,進行規?;?、集中化飼養。政府應制定法規、條例、明確界定畜禽養殖場的衛生條件,實行統一供應畜禽種苗、統一飼養、統一供應飼料和藥物、統一防疫消毒。統一出欄、統一屠宰加工、統一處理廢棄物的“七統一’。每個畜禽養殖場應至少配備一名獸醫,制定防疫措施和免疫計劃,經常檢查動物健康狀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治療、監控和報告;對允許使用的藥物嚴格按量按停藥期使用,杜絕使用違禁藥物。制定飼料及飼料添加劑衛生標準,未經官方批準的一律禁用。盡快實施官方獸醫制度,提高對重大禽畜疫情的預防和控制能力。
    支持和鼓勵農畜產品、飼料實施安全認證(認定),種養殖基地實行備案、原產地注冊、安全認證(認定)。對取得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或經檢驗證明其質量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的農產品,準予上市交易和銷售。
    建立預防機制
    我國現行的食品安全衛生監管是反應型的,執法部門更多關注的是后期的流通過程,重點放在對最終產品的監督上,甚至是出了問題接到舉報才采取措施,缺乏必要的預防機制。消費者不可能每次購買食品時都拿著一份“合格產品名錄”去“對號人座”。有效的解決辦法是建立預防型的管理體制,把不安全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
    首先,建立食品市場準人制度,切斷劣質產品的生產源頭,把好市場準人關,將不合格產品封殺于市場之外。目前,我國食品加工污染嚴重。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現有小型食品加工作坊、攤點700多萬家,其中80%以上為10人以下的手工作坊,廠房簡陋,工藝落后,衛生條件極差,有的使用吊白塊增白糧食制品,牛羊肉注水,水產品用甲醛浸泡,豆制品用“地溝油”及堿性醇、雙氧水、福爾馬林等化工原料加工,用醋酸勾兌“釀造食醋”,醬油用人體毛發產品配制—一市場準人制度的核心應該是明確規定食品生產企業的生產條件。在這方面,進出口食品衛生注冊制度值得借鑒。衛生注冊制度是檢驗檢疫部門根據進口國官方要求和我國法律法規,對進出口食品企業生產條件的強制性規定,包括質量保證體系建立(至少包括11個方面),HACCP體系實施,制定衛生操作規范(SSOP),廠房布局,工藝流程,加工設施設備,衛生設施設備,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生產用水及車間、人員、工(器)具、加工操作衛生等,不達標不允許生產加工。20年來,全國已有一萬多家企業通過衛生注冊,確保了進出口食品質量,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國內食品生產企業應立即實施衛生注冊制度,井盡量選擇出口食品衛生注冊廠為定點廠。
    其次,要對餐飲業進行強制性管理。這里指的餐飲業是個大概念,除了傳統意義的餐館、飯店外,還包括食堂等所有飲食場所。重點是一些中小型餐館和學校、民工食堂,其條件簡陋,從業人員絕大部分是臨時人員。由于人員的流動性大,文化水平較低,衛生知識缺乏,沒有經過衛生培訓及取得健康證就上崗,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如某學校困炊事員告假,隨便雇用了一位民工,因其染有痢疾桿菌,導致全校76名學生中毒。一些學校、民工食堂的衛生狀況至今仍游離于行政執法邊緣,基本沒有納人有效的管理渠道。就是條件較好的一些大飯店、賓館也存在不少問題,如肉類、食用油來自非正規廠家,蔬菜農殘超標展堂衛生條件差,生熟不分等。
    餐飲業有龐大的就餐群體,一旦出現問題,后果不堪設想,必須嚴密監控。餐飲企業(包括學校和民工的食堂)必須取得衛生許可證,健全衛生管理制度,有專職衛生監督管理人員;操作場所環境良好,面積足夠,必須設置隔離設施,防止外來人員隨意進出;加工過程及原輔料儲藏衛生良好,餐飲具清洗消毒設施設備齊全;定點采購的原料如十。面、油、肉等必須是來自官方許可加工廠生產的合格產品,蔬菜來源清楚,可追溯;學校、幼兒園、民工的食堂不得制售涼菜;食品安全衛生實行法定代表人負責制。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對于食品衛生管理員以及營養、廚師、糕點制作等從業人員,不但要進行技能培訓,還必須經過衛生法規、公共衛生學、食品衛生學的專門培訓,經申請被衛生機構批準后,方可從事相應的職業。
    第三,加強對學校周邊環境的整治。學校尤其是中小學周圍的店鋪、商販售賣的食品大多是假冒偽劣產品,如帶色素的糖豆、劣質的方便食品、無照攤販的羊肉串等,嚴重危害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應一律取締。同時,加大對中小學生的食品安全教育,中小學課本中應加人公共衛生與食品安全的內容,教師也應接受相關培訓。
    第四,建立不合格食品企業退出機制。禁止不合格的食品企業從事食品加工或餐飲業,對發生過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企業及業主建立名錄,嚴格限制其再次或終生禁止其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活動。
    加強對批發市場和大型超市的監管
    2003年10月,國家認監委和商務部聯合發布了《綠色市場認證管理辦法》,其目的是推進“三綠”工程建設,建立確保食品安全的流通網絡體系。這是提高批發市場檔次,取信于民、惠及自身、促進發展的好事,批發市場和大中型超市(以下簡稱批發市場)應積極申請“綠色市場”認證。
    批發市場必須按照質量標準嚴格把關,設立衛生檢查所,檢驗進場交易的水產品、肉類、蔬菜、瓜果等的新鮮度、毒性、微生物、農殘、獸藥殘留,不合格不準進場;巡回檢查市場的衛生、食品的品質,分割加工場所及人員衛生等;實地調查肉類。水產品、水果、蔬菜的產地、生長期間施藥情況;定期對經營者進行培訓。
    建設農產品供貨基地。批發市場具有大量采購、均衡供應、常年銷售的顯著特點,需要大規模穩定貨源和基地的生產供應商。因此,生產企業或基地必須提高組織化程度,具備規模化生產和長年供應的實力。同時,品質和安全是人市的基本條件,企業或基地應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取得體系或產品認證,才能得到信任,如ISO 9001:2000、HACCP體系認證,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認證。

    為了改變傳統農貿市場臟、亂。差,農副產品質量低下的現狀,應逐步按超市模式進行改造。一些地方的實踐證明,“農改超”后,統一的供貨渠道和連鎖化經營,使上市凈菜比例達到60%至70%,爛菜葉、果皮等廢棄物在產地統一處理,減少了污染。專業的質檢人員把好進貨、銷售關,防止假冒偽劣產品橫行,使食品安全問題得到有效保障。


需要ISO認證資質聯系我們:400-089-7770